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洞庭和风 >> 正文
为什么乡亲们把王新法装在心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 云  日期:2018-1-22 11:00:29  浏览次数:

 

从武汉特意赶回薛家村为王新法送行的村民田凯,还没有回去上班。1日,他专门借了一辆车去给王新法上坟,2日,他又在王新法生前的住所来回转,就想看看。“他把生命都留给了村里,我服他。”

薛家村有309户村民,随便敲开一户的门打听关于王新法的情况,总会有人走出来拉着你的手,眼泪汪汪地说,这么好的人,走得太突然。

村民们说的,大多是指甲盖大的小事儿,但一桩桩一件件,每件事他们都记在心上。因为,没有人像他那样,没有私心,想的都是村里人。

他吃得差穿得差,好的都给了村民

62岁的村民曾德平到山河圆墓地,来回一趟在山路上要走两个多小时。这么远,他也来,跪在坟前说一句:“老兄弟,你走好啊。”

“你说不出他一点不好来。”曾德平说,王新法的女儿给王新法买过两个治颈椎病的枕头,王新法听说曾德平颈椎不好,就专门送去一个。

2016年10月,王新法被评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领了2000元奖金。他都分给了村里的贫困户,差个零头,他还自掏腰包添了点。

2017年1月,他领回获评感动常德十大人物奖金1万元,马上就买了修桥的水泥。

全村人都知道,王新法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山修路时,只带一壶水、俩馒头。连2014年除夕,他还修了半天上山路。那天,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亲眼看见他就着冷水吞凉馒头。

在村里人的记忆里,王新法永远穿着迷彩服和雨靴,一年四季。这些衣服,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不是他女婿谭锐在部队上穿过的,就是战友淘汰下来给他的。

可村里从修好的主路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的辅路,全部是他拿的钱。山河圆墓地要绿化,他一下子掏出12.5万元。2017年春节他没回家,还特意到镇上买了一堆节能灯泡,拎着袋子挨家挨户给特困户装上,为的是让老百姓过个亮堂年。

他不是舍不得花钱,他只是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

他是一个外地人,却改变了村里的一些老习俗

最近几天,到山河圆墓地给王新法点灯祭拜的村民一直都不少。有一点很让人意外:装供果的塑料袋等垃圾,谁拜祭完了,谁主动带走,一个不留。

参加过王新法葬礼的石门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胡红霞说,下葬那天,几千号人带来各种祭品,都有包装,但人们下山以后,山河圆墓地却干干净净,一点垃圾都没有。“当时太震撼了,这种素质竟然体现在深山小村的村民身上!也让人一下子明白,为什么村民这么留恋他。”

过去,当地村民办葬礼,富裕点的要放价值上万元的鞭炮,再普通的人家这一项也要开销几千元。平时关系好的乡邻,不带一二百元的鞭炮到葬礼上去放,都觉得过意不去。是王新法通过公墓改造,推行殡葬改革,逐步动员村民放弃了原来的老习惯。

这回,在王新法的葬礼上,按照他的意愿,整个薛家村安安静静,没有一声鞭炮响。倒是邻村听说消息,自发为他点响了鞭炮。这几天去坟上祭拜的村民络绎不绝,也没有一个带鞭炮的。

村委会主任贺顺勇说,虽然自家小卖部这几年鞭炮销量直线下滑,但他对这种改变“举双手支持”。“原来光鞭炮的开销就够把一家拉入贫困,但为了面子和习俗,谁也不敢改变。王新法一个外地人,做到了。”

按当地的传统风俗,人去世了,要砍两米来长的大树,做成18节组装的又厚又重的棺材下葬。王新法认为,这样不仅破坏植被,而且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找人抬都难。为此,他请木匠打了3口薄棺材,两棵树就能做一口,要在村里推广。但谁也没想到,王新法带走了其中的一口。

曾德平说,2015年春节他和王新法到村民家中拜年时,开玩笑地说,“咱们是拜了个空手年。”那是第一年,村里拜年不用拿东西。这样的新风,也是王新法带来的。

以前,薛家村的礼钱很重,孩子出生、满月要办酒,结婚、考学要办酒,起房拆屋也要办酒,随礼钱至少也得一二百,光过年亲戚走动就得几千块,一年才挣多少。大家都觉得累,可别人都这样,也停不下来。

又是王新法,倡议只在三个大日子随礼,生大孩、结婚、去世。大家听他的,负担因此大大减轻。

险活累活他先上,全村都跟着干

薛家村修路,需要炸山,每次炸药爆破后的排险,王新法都要第一个上。“很危险的,要用长钢钎去捅松动的岩石,弄不好会要人命的。”贺顺勇回忆,每次,王新法都是第一个上,谁也抢不过他。

其实,刚到薛家村,王新法一个人上山干活,村里并没有人认可他。但随着王新法给村里干的事越来越多,什么报酬也不拿,还老往村里垫钱,村民们才感动得跟着扛锨上山。

王新法修桥期间借住在村民白芳梅家。白芳梅记得,王新法借宿了十二天半,屋里的灯天天亮到后半夜。王新法不是看图纸,就是找村民代表商量出工,第二天雷打不动地6点之前起床干活。“一百斤一袋的水泥,扛起来就走,这可是60多岁的人了。”

2016年,薛家村全村义务出工2400多个,修了5座桥,30多公里的路,没请一个工人。也是在这一年,这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迈入湖南省文明乡村队列。

但王新法,却永远地躺在了山顶。

家住薛家村后湾片区的村民申大玉,本来一直等着王新法到后湾来。她家住村公路的北侧,跟路隔着一条小河。每年3月到9月小河涨水,骑摩托车回家的她就得把车放到河对面的邻居家,踩着只有20厘米宽的木头摇摇晃晃走过去。“过年时我还问他,什么时候修桥铺路修到后湾,他说过年就开工。可过了年,他说没就没了……”

王新法生前,没能实现对申大玉的诺言,但他实现了自己来到这个山村时说的话:留下来,和村里一起脱贫。

王新法走后,申大玉夫妻结伴走了三个多小时,上山为他送行。他们在路边采了一束野花,放在了他的墓前。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