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反邪教知识 >> 正文
谨防你身边的这些“皮条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剑 啸  日期:2017-3-22 9:38:12  浏览次数:

  《凯风网》消息,据《英国地铁都市报》2017年1月22日报道,日本一名女性受神棍蛊惑欺骗通过卖淫偿还债务。为此,该神棍被东京地方法院判处赔偿受害人一亿日元。

  由此,笔者想起了那些工于“拉皮条”的邪教教主。他们为谋取个人不法利益,利用特邪门的控制术套牢信徒。不仅自己肆意纵欲淫乐,而且为信徒淫乱牵线搭桥。他们都是当代从事龌龊之事的皮条客。下面就让我们来拆穿这些皮条客残害妇女儿童,破坏婚姻家底的毒招。

  法轮功教主李洪志

  法轮功邪教主李洪志抛出“男女双修”谬论,宣称:“在修炼界有这么一种修炼方法,叫做男女双修。男女双修的目的是要采阴补阳、采阳补阴,互补互修,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目的。”“男的左手在上,女的右手在上……男的要抑制你的阳,发挥你的阴;女的要抑制你的阴,发挥你的阳,达到阴阳平衡。”以此在教内大行淫乱之道,达到拉入教,掌控弟子的目的。

  全能神教首赵维山

  全能神教首赵维山在组织内设7个等级,并为“省级分部领导”、“区级领导”、“县级领导”、“城乡领导”等,自上而下,每层安排一名女性给该层的“男负责人享用”,还美曰其名“过灵床”,让妇女受尽摧残。同时,全能神为了发展组织和传教,以“性交通”为诱饵吸收成员,即要求女信徒利用色相引诱其他教会的一些单身或丧偶男成员。

  奥修教教主奥修

  奥修教是印度人奥修(本名为拉杰尼希),创办的邪教组织。该组织其最大特点就是鼓吹淫乱。这个邪教所谓的“静修”,就是以“谭崔”(两人性交的一种修炼术)的方式进行淫乱。奥修在他的说教中涉及最多的问题也是性,强调只有通过性经验,才能达到超越肉欲的性。他说:“你可以使用性作跳板,一旦你知道了性的狂喜,你就能了解神秘家一直在谈论的一个更伟大的性高潮,一个宇宙的性高潮。”他鼓吹印度教中性力派的双修法。而所有这些方法对性欲都持放纵态度。“奥修教”的恣意淫乱,让妇女受尽凌辱。

  “摩门教末世圣徒教会”教主杰夫斯

  美国邪教“摩门教末世圣徒教会”教主沃伦·斯蒂德·杰夫斯提倡一夫多妻制。据称杰夫斯本人就有至少70多个妻子,其中包括他父亲的多名妻子。该教允许拥有多个妻子,服从一个已入狱的“先知”。“摩门教末世圣徒教会”教徒相信杰夫斯的谎言,男子必须有3名妻子才能达到天堂中的“最高王国”。该教甚至给13岁的额女孩“指配”婚姻,少女也可悲许配给教会中的长者。如果男子被逐出农场,他的妻子和孩子还会被指配给其他人。杰夫斯视女性为发泄兽欲的工具,让妇女儿童受尽了屈辱和劫难。

  “统一教”教主文鲜明

  “统一教”(全称“世界基督教统一神灵协会”)邪教组织由韩国人文鲜明于1954年创立。“统一教”规定信徒必须与异性信徒发生两性关系,称此为“洗礼”。 在“统一教”宣扬的婚姻家庭观中,文鲜明认为除去原罪的方法为接受圣婚祝福。因此,统一教徒的婚姻必需由文鲜明指定婚配,臭名昭著的统一教“集体婚礼”即是此证婚仪式。文鲜明的下作行为毁掉了信徒,特别是女性信徒一生的幸福。

  “天赋的儿女”教主摩西·大卫·伯格

  美国“国际家庭”邪教组织1968年由摩西·大卫·伯格创立。该组织最初以“上帝之子”命名,然后改名为“爱的家庭”。创教初期,该教规模很小。为了发展壮大组织,大卫·伯格就在教内大肆鼓吹“性爱自由”,鼓动女信徒同有望发展的信徒发生性关系,以色相诱人入教。丧尽天良的“国际家庭”甚至要求教徒和儿童,包括与自己的子女发生性关系。大卫·伯格背人伦的兽行,不仅给妇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邪教中的这些“皮条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各位善良的百姓、特别是女性朋友,千万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切莫听信邪教歪理邪说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悔恨终身。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