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无邪教村社区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级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宣传、综治、文化、教育等工作,以及反邪教各项工作的落实,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宣传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对社会的稳定将发挥积极价值作用。
一、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应以标本兼治为宗旨,推动反邪教工作创新。只治‘标’,而不顾‘本’,在形式上是‘未’,不能达到真正的治理;而‘本’是内在的‘根’,一切的事物都从‘根’起,只有发现内在的起因,才能找出缘由并根除它。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就是从最基础的源头开始,并把文明建设、平安建设、法制建设、综治、党建、和谐家庭建设等都纳入其中,通过标本兼治、齐抓共管,使创建无邪教村社区更有强大的‘合力’。如浏阳在创建无邪教村社区活动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制定了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各项工作指标,考评机制、细则。浏阳创建无邪教村社区三年来,达标率达95%
二、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应以精神文明为核心,创造良好的文明环境。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元.揭傒斯论道:‘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表达的是无穷力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文明语句,涉及仁、义、廉、孝、勤、诚、礼等方面内容,蕴含了深厚的文明因子。如失去这些精神文明,那么贪婪、腐败、邪恶、虚伪等劣质因子将摧毁良知,并造成人与社会的伤害。精神文明一直是浏阳倡导的首要任务,创建无邪教村社区也与创建全域美丽乡村、创建平安浏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联系起来,并以精神文明去共创一个安全、平安、美丽的浏阳。如浏阳各级单位建立了考评机制,市委、组织、纪委、政法、宣传、司法、文化、民政等部门把反邪教工作纳入工作范畴,包括调研、决策、监督、选配、宣传、教育、帮教等形成了长效机制,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应以法治建设为中心,推进反邪教的法制教育与普及。法制是政治规则,是政治的保障。苏格拉底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正义――恰恰在于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而生活’。马克思把法典看作圣经,他说‘只有法典才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我国古代名人对法律有很深的认识及解读,如老子、孔子、孟子、管子、韩非子、荀子等,都从法的理念中孕育出政治智慧。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韩非子的‘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荀子的‘治国也,正明法。’都表明了法的重要性。浏阳在推进反邪教警示教育与法律普及中,司法部门把反邪教相关法律常识纳入公职人员必考的内容,并在市民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与方法。浏阳在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四年来,通过创新宣传法制教育方法,实现了警示宣传教育在全市全覆盖。特别是浏阳民间集聚了强大的力量,开展反邪教宣传工作。如成立的反邪教协会、法学会、维稳协会、公益志愿者组织等,人员达10多万,对反邪教宣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浏阳教育系统,还创新了教育新方法,通过反邪教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三进机制’和‘五个一’活动以及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展览室,对全市16万师生进行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受教育率达100%。其开展的‘小手牵大手’‘家庭拒绝邪教’活动,使反邪教警示教育得到延伸,并辐射家庭与社会。浏阳在平台宣传上,利用报纸、媒介、网络、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反邪教的法制教育与宣传,仅发送反邪教微信达46多条,在浏阳广播电台播发反邪教知识2400多次,并编印反邪教宣传知识读本及漫画读物10万本,分发至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家庭,提高了全市市民识邪、防邪、反邪的能力。
四、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应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达到高效运作的组织。精细化管理即每项职能管理达到细致、务实而提升的组织效能,包括制度、方案、设计、目标、内容、方法、职责、程序、执行、服务等都力求精细、务实、高效、可行。创建无邪教村社区,也就是要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实现精准、精细、高效。而涉及的单位、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都要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做到反邪教工作有方案、有目标任务、有考评机制、有转化标准,使防范、打击、教育、转化等得到执行。
五、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应以反邪教信息数据为平台,达到互联互通与共享。通过智能化数据,能做到情报信息的整合分析、辨析和预测,并能使工作得到超前部署与决策、防范与打击,教育与转化。如浏阳面对与边界省市县交界线长的局面,突破了地域概念,主动与跨省市县的领导联系,创建了湘赣9省市边界联防、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有效地开创了反邪教工作新局面,受到中央、省市的领导的赞扬与肯定。特别是反邪教工作信息数据的搜集,建立了20项台账,实现了各项工作全覆盖。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