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受邪教浸染越来越多。据报道,因受FLG 的影响,2001 年1 月23 日在天安门广场有大学生自焚。根据周庆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在对待2008 年中国南方的雪灾、5·12 汶川大地震的看法,以及在生大病时的选择上,还存在一部分迷信、有神论思想。[1]2012 年12 月21 日,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女大学生加入“全能神”邪教,并多次参加聚会。类似的事件很多,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致使大学生对外交流频繁,有较大的关系,也和高校学生的思想、信仰上的危机,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们可能没有信仰,或信仰不坚定,这时邪教伺机进行思想“安慰”、“攻击”、“抢占”,大学生思想防线瞬间全线崩塌,根本来不及考虑它的目的,暂时的思想和心理的安慰就是实惠,也间接性的成为了目的。
邪教迷惑大学生的手段愈来愈多,愈来愈隐蔽,为此,造成的危害就会越来越大。从个人方面讲,不利于个人的自由发展,从国家层面讲,不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拟从大学生易被邪教浸染的原因、防范的策略以及增强大学生防范邪教能力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大学生容易被邪教浸染的原因
大学生易被邪教浸染主要和大学生个人三观的未形成或不稳定,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学校教育的欠缺、社会某些不正常的导向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高逸凡将其简单的概括成三对矛盾:一是信仰缺失与强烈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理智不成熟与情绪敏感两者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三是社会现实的复杂多变与大学生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弱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周庆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信教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69.80% 的学生宗教信仰与其家人相同。少部分家庭,本身就信仰邪教,因此他们也会强行灌输,或者说引导自己的子女信仰邪教。有少部分家庭因关系不和谐,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性格孤僻、自傲、自负、固执、任性等,这些性格的缺陷就是邪教侵袭的切入点。现代大学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散布错误言论,误导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精力有限,很少和学生有过多的接触机会,部分任课老师没有大思政的概念和意识,上课过程中没有将大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部分思政课的老师教案已泛黄,但还是拿着它“传经送宝”,上课形式单一,上课内容不能紧扣国家发展主题,导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较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毅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社会上开始出现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等,大学生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某些不正价值观的误导,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但严格讲,物质利益与人的人文关怀、终极关怀关系并不一定很大。
二、大学生防范邪教的策略
大学生抵御和防范邪教有很多路径,这里我们主要从认识宗教和邪教之间的不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相关方面予以阐释。
(一)正确认识宗教与邪教之间的区别。
现代大学生对于宗教和邪教的认识情况相当不理想。陈开敏等人通过对贵州省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对邪教问题认识调查发现,“43%的学生都无法正确辨别邪教与宗教, 还有27%的学生表示从未对邪教组织与宗教组织进行过区分, 有15% 的学生认为邪教就是气功,有26% 的学生认为邪教是迷信,有56% 的学生认为邪教就是FLG。”从陈开敏的调查结果看,一是大学生无法进行辨识什么是邪教,一是大学生从未想过对邪教与宗教进行区分。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宗教、什么是邪教,自己本身不能够正确辨析,何谈不受邪教影响。只有正确了解了什么是邪教,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否则可能会出现误将邪教当宗教,成为当局者迷,因此非常有必要就宗教、邪教的含义和本质做一梳理。关于宗教的含义有很多种,吕大吉先生认为,“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邪教的含义数不胜数,但佩佩·罗德里格斯关于邪教的定义可能最全面,他认为:“‘邪教’是指所有那些采取可能破坏( 搅乱) 或严重损伤其信徒的固有性格这样一种胁迫手段来招募徒众和传布教义的团体或集群,那些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完全( 或严重) 破坏其信徒同原有的社会生存环境乃至同其自身感情联系及有效沟通的团体或集群,以及那些他们自己的运作机制破坏、践踏在一个法治国家里被视为不可侵犯的法定权利的团体或集群。”
从宗教与邪教的含义我们基本能够把握二者在本质上的不同,一个是属于构成社会文化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是反人类、反社会的团体或者集群。为了将二者的本质理解的更加透彻,我们就其二者在本质上的不同予以阐释,刘新庚、刘韧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一是崇拜对象不同。宗教崇拜的对象是教派各自特定的神,且固定不变。邪教往往把创教者作为其崇拜的对象。二是追求目标不同。就动机而言,宗教教义具有劝人行善和使人向善的目的。邪教则使人向恶,把人推向罪恶的深渊。就目的而言,宗教是追求超越和表达终极关怀,邪教多以非法聚敛钱财为目的。三是实现手段不同。宗教一般都具有完备的教义体系。而邪教通常不具备完备的教义体系。四是社会意义和功能不同。
这里主要从客观社会功能上进行阐释,一是社会效应不同。宗教通常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而邪教严重危害社会团结。二是家庭效应不同。宗教有利于家庭和睦团结。而邪教经常造成家庭的支离破碎、个人的众叛亲离。三是教徒自身发展的效应不同。宗教为人提供精神家园,邪教则使人精神崩溃。”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前行。
笔者以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要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前行,用中国梦充实大学生的信仰,以中国梦为前提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塑造。因此,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正式提出是在2012 年11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提出。中国梦拥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孟东方、王资博认为,中国梦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一是在内涵组成上,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二是在遵循原则上,中国梦是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前提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三是在基本属性上,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世界人民的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什么要用中国梦来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中国梦具有很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倡导要用中国梦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三观形成。有了中国梦占领其思想阵地,邪教就不会趁火打劫、趁虚而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前行。时下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之一可能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缺乏信仰,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真实的情况是,可能我们有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不同于西方。西方很多人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而我们信仰什么呢?我觉得我们的信仰是显现而又隐蔽的。说我们的信仰是“显现”的,是因为我们的一个举止行为体现的都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隐蔽”的,是因为我们信仰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留下的优秀文化传统,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因此我们要牢牢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除了用中国梦占领,还要用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占领,用共产主义信仰占领,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想成为真空地带。孙恪廉认为“在我国信教者人数少,已成基本事实,但这一事实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我国的宗教作用问题,恰恰相反,正因为信教的人越少,则宗教信仰的真空地带就越大。”这一大片的真空地带,如果不能够正确把控,则有可能成为邪教肆虐的圣地。因此,我们还要提倡大家信仰佛教和道教的精华,不让邪教有机可乘。我们完全可以用儒、道、释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气质,用书卷气滋养学生的精气神。我们还可以通过再现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来武装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我们不再这样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可能他们习惯了肯德基、习惯了好莱坞就再也不会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多少次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今天这样伟大的胜利。
用红色文化武装学生的头脑,引领大学生前行。红色文化教育要尽量让学生亲历红色革命圣地,如派学生到井岗山等革命圣地参加培训,让学生增强亲历感、获得感、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我们只有用中国梦、用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用红色文化、用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抢占大学生思想的真空地带,我们才可能守得住大学生这个异常宝贵的群体,只有让上面的精神入脑、入心,才能坚定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才有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信仰,邪教才不能趁虚而入。大学生才能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大学生的未来。复旦大学黄洋、林森浩事件、“药家鑫事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生因感情纠葛刺死情敌事件、部分大学生集体信奉邪教事件,其实高校之所以上演如此多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或者说不够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存在较大空间。大学生心理健康不成熟就是滋生邪教的温床,或者说是邪教产生的沃土。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多条途径,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育通识课,正面引导学生,注重实际效果,切忌上课方式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的应试教育,而是要让学生实际从中得到帮助,切切实实从中受益。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感,积极投身到协会活动中去,通过协会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相互取长补短,增强学生沟通交往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情商,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笔者所在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设有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专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工作室的设置非常人性化,极度保密,学生的咨询内容受到严格的保护,否则可能造成很多人不愿意咨询,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心理辅导,很多思想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四)加强学生监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要求自由发展,这本无可厚非的,但自由发展并不代表着不要组织纪律性,相反自由的前提是在受法律等一系列制度约束下的自由,大学生由于打着要自由的幌子,沾染上了社会不良习气,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的塑造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管。
一是用制度监管,真正实现制度管人。很多学校设立了学生管理制度但落实的不到位,还有部分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很欠缺,学生管理工作完全依靠工作经验,这是不科学的,也是有漏洞的,也就更不可能达到管理育人的效果,无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没有制度或者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不上课,经常混迹于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接受的社会人员相当复杂,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其受邪教蛊惑的概率。
二是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开发相关平台,进行监管。利用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浏览获取相关正能量的信息。“青年之声”就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该互动社交平台是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中国青年网承建,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开通上线。该平台的宗旨是“反应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该平台的运行机制为‘三微一体’,即以PC端与移动端相结合,微博为运行平台、微信为配合平台、微邦为通信平台。基于青年需求建设的十大服务体系分别为青年成长、健康、创业、志愿、心理、国学、就业、维权、婚恋以及爱心传递服务。”有了这样的平台,青年就有了心理上的家,他们的困惑在这个地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是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对邪教的抵御。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除了运用这个平台,还正在开发“易班”平台,其目的都是旨在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问题,这种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效果当然就是良好的。当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都在这些平台上得到解决,他们就不会有更多的思想危机需要解决和安慰,就不会存在心理救助的不成功,邪教侵袭的缝隙也就大大缩小了。
(五)警惕境外势力的渗透。
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中国留学、经商的各色人等都会增加,这一方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机遇,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思想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冲击。现在有部分留学生来华留学,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和宗教目的,当然正常的宗教交流我们是允许的,但有些人打着宗教的旗帜,搞着非宗教的活动,传播邪教,毒害中国大学生。这是我们所不允许的,但他们的动作很隐蔽,经常打着搞活动或者其他幌子进行邪教的传播。
三、加强大学生防范邪教能力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大学生防范邪教的能力,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们认为这个意义是深远,是利在千秋的大事。这里我们仅从大学的根本任务进行分析。2016年12月7日、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会上总书记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坚持立德树人,完成好‘四个服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从中能够看出大学生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作用,所以和邪教争夺大学生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祖国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争夺重要人才,这是一场极具复杂性、艰巨性、广泛性、长期性、严重性的的战斗,我们必须打赢这场硬仗。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