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字克宽,汝城县城郊乡津江人,明正统乙丑年(1445)与族弟朱英同登进士,兄弟齐名,京师目为双凤。
朱海性格刚毅质厚,初授南京监察御史,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达官贵人对他很忌惮,士大夫都为朱海担忧,朱海却说:“我只要坚守了我的职责,利害祸福就不是我所考虑的。”寻迁江西按察御史,千户王通没有生养儿子,他的妻子贿赂同辈,抱别人所生的头生孩子为己养,希望能承袭职位。众人状告于官府,十年都得不到判决。朱海一到江西,微服私访,查到案件的真实情况,只一审即判得众人心服口服。此时,江西正闹饥荒,朱海设法劝贷赈灾,百姓得以安抚。第二年,又是大荒年,巡抚韩雍请朱海再次赈灾。朱海即将出发,韩雍对朱海说:“你时常感叹家中老母尚在,很久没有随侍身旁,这次去江西赈灾,可趁便回家看望老母亲了。”朱海说:“回家探母是我的心愿,但此行是为救济灾民,我怎敢因为个人尽孝的私事而让灾民饿死呢?”随即昼夜兼程赶到南康郡,遍赈饥民。信丰周边九个县的老百姓因为得到及时救济,很多人都活了下来。朱海却常常望着家乡的方向,暗自哭泣流泪:“我为了救济饥民,虽然离家很近都不能回去,真是不孝呀?”
朱海为人端正严谨,激浊扬清,贪污敛迹,深得巡抚韩雍的器重,准备推荐他得到朝廷的重用。可是没多久,因为积劳成疾,朱海就病死任上,时年五十二岁。去世时,囊中空无一物,殡殓都没有资金。适逢族弟朱英任江西岭南道,出资为朱海置办棺椁,抚棺返回家乡安葬。
朱守恕,字尚仁,朱海三子,明成化壬辰年(1473)与族弟朱英子守孚同登吴宽进士榜,历任武陟县令、河南省修武县令、南京浙江道御史、云南按察使佥事。性格果敢刚强,执政为民有其父风范,乡人称“父子绣衣”。
朱守恕任武陟县令时,清廉治县,颇有善声。他父亲去世时,回乡守丧,武陟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任修武县令时,治县更加有方,兴建学宫,修建水利,革除陋弊,深受老百姓的敬重。擢南京浙江道御史,敢言强劾,不避权贵,卒于云南按察使佥事任上。
朱海、朱守恕父子相继担任“绣衣直指”之职,几十年不增田产,不建屋舍,清白操行人人传诵,并建“父子绣衣坊”以示纪念。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