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4年教师节前,习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习总书记对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具体要求。
有人把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概括为“三师”,老师是其中之一,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认同,更是对其所代表的职业操守的一种崇敬和赞许。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意思是说教师的道德水平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冷漠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学生,一个弄虚作假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学生,一个消极颓废的教师,更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好老师对于一所学校乃至于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对照习总书记关于好老师的重要讲话,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崇高的职业操守、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广博的仁爱之心。
要有崇高的职业操守。名师蔡元培、陶行知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师德故事,蔡元培专事大学教育,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北大网罗了一批有学识、有才情、有良知的老师,造就了一个百家争鸣、遍地开花的时代。陶行知是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师从名流,研修政治专业,崇尚平等自由民主的宪政理念,陶行知崇高的精神操守受到了共和国空前的礼遇和厚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近期,李保国的事迹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评价,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还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李庚南老师,李老师从教55年,当了55年班主任,她说:“我的前半生因生存而教育,后半生因教育而生存”。我想,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精神境界。但是,也必须承认,当前一些地方,对师德的重视程度正在淡化,极少数老师牢骚多,奉献少,总嫌收入低,教学敷衍了事,把工作当负担;还有的老师耐不住寂寞,经不住金钱诱惑,不安心工作,忙于搞第二职业;更有甚者,像网络上曝光的道德败坏的老师,更是给光荣神圣的老师形象抹了黑。作为一名好老师,一方面,教师本人要时刻牢记教师身份,树立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对违规违纪教师要及时曝光,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
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少年,从事教育的教师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三心二意或是弄虚作假。曾有报道,某地高考班集体在教室里打吊瓶,社会上对此评价说:“病得不轻的教育本身才最需要挂吊瓶、打点滴。”我们一些普通高中的励志标语也同样触目惊心,像“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等。这些不遵循教育规律、不科学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相信也不是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孔子也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思想和方法,在今天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应当明白,学生的生命健康快乐是不能超越的,学生的人格尊严是不能超越的,学生智力发展的个性差异是不能超越的,决不能单纯地把教书当作饭碗,想着法子乱办班、赚外快,也不能简单地把高分看作质量,千方百计乱补课、搞“填鸭式”。一名好老师,应该要按规律办事、按规矩治学,沉下心来,多想想怎么创新教学方法,把“苦干”变“巧干”,让上课成为学生乐在其中的享受,努力营造出“名师出高徒、兴趣出高分、激励出高兴”的良好氛围。
要有广博的仁爱之心。校园里和谐的氛围,要靠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和平等的交流来营造。孔子讲仁,仁者爱人,教师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宽容地对待接受慢或是犯了错误的学生。近年来,有的地方发生了由于老师不妥当的行为和管理的缺失而导致的校园悲剧。一个学生对一个班级来说是几十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承载着希望和寄托。试想,如果那些校园悲剧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会怎么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把老师当成第二父母,那我们每位老师,是不是也都真正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呢?我们的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心智不像成年人那样健全,自尊心和叛逆心理都比较强,对于一些过激的言行可能反应比较大,关键时候最需要心理安抚。好老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思想。总之,拥有仁爱之心才有动情的教育,才能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记得梁衡先生《先方后圆》散文集里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事业便是你的宗教”,说的是一个终身未嫁的女教师把毕生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把深深的爱播撒在学生身上的感人故事。其中,有几段这样的描述:“年年都是那个教材,你这个几十年的老教师还用这样费心?”你抚摸着教案说:“教材不会大变,但学生每年都在变,我不能用剩饭去喂他们,而且确实是教一遍就有一点新体会。”“教育就是你的宗教,就是你的信仰,你是以一个圣教徒的虔诚来对待自己的事业。”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总会让我热泪盈眶,更准确地说,我为国家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动,我为当今教育渗透到生活,渗透到国家而自豪。同样,我的学生时代,老师对我的关爱、规劝、要求,总会使我心悦诚服,自觉行动,现在想来仍然让我感动和感恩。真心希望祖国大地这样的感动和感恩多些,更多一些。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