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心理健康 >> 正文
地米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亮剑  日期:2017-6-29 15:51:23  浏览次数: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街头巷尾到处飘荡着熟悉的地米菜煮鸡蛋的清香。

关于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当青蛙忐忑不安地在沼泽地擂鼓,就宣告水乡大地告别了寒;当河畔第一缕风轻拂杨柳,草尖屋顶上的薄便蹒跚离去;当第一场春随风潜入乡野,冬眠的泥土就一个机灵似的醒来.......这时,田埂、土坡、林间、草丛就有无数小精灵在挥舞着翠绿的手掌,接着就呼朋引伴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霖。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到处可见这些脆生生、绿油油开着米色小花的地米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乡野的春天原来是一些卑微的地米菜拉开帷幕的。

地米菜有一个很好听的美称叫荠菜,有过苦难童年的当代女作家张洁曾经写过的一篇散文挖荠菜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原来,在灾荒年成,荠菜能填充饥肠赖以活命。读过张洁写的这段文字以后,很不起眼的荠菜花一下子在我心中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生命之花

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这是水乡洪湖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不约而同地从田埂土岗中扯一把地米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放上香料一类的佐料,再放上几个鸡蛋,一起煎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便觉口舌生香,真是无上的美味啊!据说三月三这天吃了地米菜煮的鸡蛋,一年到头都不会有头痛病上身。地米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荠菜(地米菜)味甘、性微寒、无毒,具有平肝、和胃、健脾、明目降压、解毒利尿、凉血止血等功效。中医常用荠菜治疗结膜炎、肺出血、痢疾、水肿、目赤、眼痛、乳糜尿、尿结石等症。

地米菜顾名思义是一种贴地而生的植物,她娇小玲珑,应时而长;叶不盈寸,茎不分岔;茎叶一色,须根虬扎。她浑身上下都披着一层浅白戎装,看上去浅绿中略染轻霜,灰白里浸润着翠绿,淡雅里不失内敛,平凡中自有高贵。她在疯长的野草中并不出众,在争名夺利的植物中甘当小草。她没有票叶草那样蓬勃,也没有鱼腥草那样肥硕;没有丝茅草那样挺拔,也没有狗尾草那样张扬......但她是最探春、知春、春、惜春。她把生命的轮回嵌入春天丰腴的大地,把对季节的感恩化为轻烟薄雾般的香魂。这些大地的舞者呀!在田垄边安营,在荒野处摇曳,在草滩上扎根,蓬蓬勃勃,葳葳蕤蕤,即使风吹雨打,也始终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民谚有正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的说法,而地米菜终因身胚太小,热量有限,连当柴烧的资格都不够,它自知高不过垂杨柳,香不过秋海棠,望不尽天涯路,登不上翠秀楼。于是安详地与泥土为伴,与芳草为邻,与虫豸为伍。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静听蛙鸣,闲卧荒丘。半钩明月灯火,一枕清风伴眠。

这些拯救过贫苦农家的地米菜呀,她既不需要谁浇水,也不要谁施肥。狂风吹不倒她,干旱旱不坏她。她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还是在肥沃的田间地头也好,始终不择地势,随处无忧无虑地茁壮地生长。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