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要闻快讯 >> 正文
“湘江新区号”卫星升空,
刷爆湖南人的朋友圈,这些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海朋  日期:2018-1-22 8:20:38  浏览次数:

  红网时刻1月20日讯(记者 杨海朋)北京时间2018年1月19日中午12点12分,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湘江新区号” (潇湘二号)和"亦庄·全图通一号"两颗卫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两颗卫星都是标准的6U立方星,重约8公斤,是天仪研究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太空任务,标志着天仪研究院的太空任务走向标准化,系列化的长期发展道路。

   

  2016年11月10日,上午7点42分,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潇湘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商业化的科学实验卫星,同时也是湖南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随着这颗卫星的升空,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名字,湖南湘江新区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是湖南湘江新区天仪研究院一间普通的实验室,从2016年诞生到现在还不足两年的时间,但正是这个新区里的新的创业公司,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不久前,天仪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计划为一颗新的微小卫星起一个好名字。

  

  湖南湘江新区天仪研究院首席执行官 杨峰:这一颗就叫做湘江新区号,这个也是我们团队的成员商量,我们要发的这两颗星当中,向当地政府感谢、回馈,甚至于致敬,所以把这颗星星命名为湘江新区号。

  

  最新命名的这颗湘江新区号卫星,是天仪研究院即将发射的第三颗商用小卫星。正是由于他们不断的努力,才把原来需要等待至少5-10年的太空科学实验时间缩短到1年之内,成本更是降低了几个数量级。湘江新区里的这个只有30来人的年轻创业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潇湘一号”送上天空。

  杨峰说,这个记录绝对是全世界第一。因为一般的小卫星创业公司或者是大学,他们一开始设计到卫星发射一般是三年时间,而我们不到一年时间。

  

  继潇湘一号之后,天仪研究院又发射了“陈家镛一号”,这是国内发射的第一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询问起如此之快的卫星发射速度,天仪研究院告诉记者,原因就在记者脚下的这片湖南湘江新区土地上。

  2015年国家明确提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到商业发射与卫星研制,这一年在行业内也被视为中国商业航空的元年。杨峰和任维佳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不过最初创立的公司究竟花落何处,却使两个年轻人犯了难。深圳、苏州、南京、天津等地都去谈过。

  

  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刘荣利:我们当时接触到这个项目马上就跟上去了,当时还没有注册,只是有一个想法,我们看上的是他的背景,我们认为把这个高层次的人引进到了我们的湖南,能够提升我们长沙本地的科技实力。

  

  新区以湖南人特有的热情,留住了杨峰,而长沙多年积淀下来的高校教育资源,尤其是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的人才优势,也是湘江新区留住高科技项目最大的筹码。一个崭新的国家级新区,一个崭新的科技项目,就这样结合在了一起。不过,杨峰和任维佳发射的商业化用途的微小卫星,资金和技术的门槛都极高,杨峰坦承,当时国内还很少有投资机构看好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项目。但湖南的新区,有着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新办法,三年免费场地,500万元的高端人才创业特殊奖励,天仪研究院随即在湘江新区正式开张了。

  

  刘荣利说,我们提供了他的原始股本投资,因为我们的投入,我们股本的引入,别的资金就跟上来,所以在股份募集的时候就比较顺利。

  解决了创业之初的资金难题,湘江新区的创业服务中心,还为这支科研团队量身打造了一揽子保姆式贴身服务方案。科研团队只需要专心做好科研,公司其他的业务,新区政府几乎一手包揽。

  

  有新区政府的全力助推,年轻的科研团队在最擅长的航天科技研发上,也给予了新区厚重的回报,杨峰告诉记者,年底,公司还将会发射两颗商用科研实验卫星,明年初还会发射3颗小卫星,2018年计划发射微小卫星将达到15颗。

  杨峰说,可能到了未来年产百颗的时候,这就是中型的批量的生产。

  

  走在湖南湘江新区,像杨峰这样瞄准国内第一位置的科研团队,并不是一家,2017年,湘江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高达96.4%,签约的项目达到了186个,科技项目来了,高科技人才和产业平台自然也跟随而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正在不断推进,40余名两院院士、30多所大中专院校,还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开始成为湘江边这片土地的主角。

  

  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迎春:我认为现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和所有的国家级的新区可以说是你追我赶,争抢人才的氛围非常的浓厚,湖南湘江新区也在人才政策的制定,平台的打造,金融助力上面出台了很多政策。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