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三湘揽胜 >> 正文
读懂潇湘、品味永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罗校文  日期:2017-11-24 9:01:43  浏览次数:

                                                  

永州是一本书,一本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书。永州也是潇湘的发祥地,“潇湘”是由潇水与湘江在永州合流后形成的地域名称。“潇湘”一词音韵铿锵和谐,琅琅有声,读起来响亮上口而且听起来更是悦耳动听,清凝蕴结,撩人情思。何况其间水曲千里,秀峰万重,更有朝昏之气,四时之色,从来就是诗美的化身,美好的代名词,诗化了的祖国大好河山,世称“锦绣潇湘”。

“潇湘”一词问世2000多年来,潇湘居何处历来说法不一。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中山经》曰:“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浦”到了两晋,“潇湘”的记载更多了。出生西晋文学家罗含著的《湘中记》就记录了汇入湘川的河流达十多条,第一条便是“营水”即潇水,还“湘川清照五六丈,是纳潇湘之名矣。”说。 东晋文学家郭璞在《中山经注》一书中指出:潇为水名,但不知潇水在何处,只是感慨地说:“今所在未详也” 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湘水注》中说:“潇者·水清深也”。据考证,郦道元作《水经·湘水注》曾多次引述罗含《湘中记》的记载,他将“潇”字作为形容词,因此将“潇湘”解读为“清深的湘水”,这显然一种误解。事实上“潇湘”的确切所指是零陵(即永州之野),因为潇湘二水在零陵汇合,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潇湘。尽管后来潇湘被文学艺术家们无限扩大,最终被泛指整个湖南,但其源头仍然是永州。唐代被贬永州的文学家柳宗元在他的诗中就有“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岭。”的诗句。这里的“潇湘渚”指的就是潇湘二水汇合处的频岛。

潇湘如此美艳绝伦,备受世人青睐,作为中国古典文学重要载体的诗词歌赋交相吟咏,喋喋不休。据考证,潇湘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在东汉民间文学中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了文学艺术家们的高度关注。三国时期的大才子著名诗人曹植便将“潇湘”写进了他《南国有佳人》一诗中: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址。魏晋南北朝以来,一些名声响著的文人墨客也接踵而来,争相描摹吟咏。南朝齐诗人谢兆作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一诗,就有“洞庭張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在这首诗里,诗人不但将人们的思绪带进了潇湘这个美好的环境,而且还告诉人们一个悠久的历史,那就是舜帝南巡的苍梧,即今永州野,潇湘大地。唐代,中国进入了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歌咏潇湘的诗词数量之多让人叹为观止,而且质量上也让人称奇。初号称“吳中四士”之一的诗人张若虚就有名篇《春江花月夜》,诗中作者将潇湘江流描绘成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其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巳,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唐·齐已在他的《潇湘二十韵》一诗中,用了两句色自江南绝,名闻海内尊潇湘的旖旎风光与历史知名度同时推上了顶峰。到了宋朝,由于山水画的兴起,给诗词歌赋增添了无限活力。使一些无緣亲临其境的文人墨客有了充分发挥自巳文才的机遇。歌咏潇湘的诗词更是成倍增长。自宋·米芾《潇湘八景诗·序》问世后,各路诗人争相描摹,上至皇宫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留下了《潇湘八景诗。是以词为盛,描写潇湘的词也有不少名篇佳作例如宋·词人赵师侠的《风入松·戊申沿檄衡永,舟泛潇湘》,就是一首咏赞潇湘风光的佳作。“溪山佳处是湘中。古今言同。平林远岫浑如画,更渔村,返照斜红。两岸荻风策策,一江秋水溶溶。  苍崖石壁景尤雄。人自西东。利名汨没黄尘里,又那知,清胜无穷。何日轻舠蓑笠,持竿独钓西风。

古往今来,我国许多风光秀丽,环境优雅的地方都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她们中间蘊藏着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倍受人们的亲睐。古代文人大多数是用诗词描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感悟。历代文人墨客对山水的描写和渲染,不仅是文人丰富独到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意识的展露,也为后人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提供了范例。所谓“文从景生,景因文立”,那些被古代诗文所描写过的地方,大多数因此而出名,成为人们向往的佳景。

自秦开凿灵渠以后,永州便是通往岭南的必经之路,成了古代的交通要冲。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人们到此都要驻足停留。其中有出使岭南的朝庭命官,有被贬流放蛮荒之地的失意之人,还有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他们一是想亲眼目睹潇湘之美景,二是想探索永州之远古历史,揭开舜帝南巡之迷。正是他们的到来给永州留下了众多的人文历史。也正是他们使潇湘流传千古,誉满中外。

永州是“潇湘”的发祥地。风景优美,环境优雅,山水宜人。永州有几千年的人文历史。“潇湘”可查证的历史有2000多年,舜帝南巡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184年至公元前2084年之间,距今巳有4000多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无数文人墨客为提高潇湘的知名度揭精尽力,留下了大量咏赞潇湘的千古名句。历史文化遗址遍佈全市,永州一种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与人文资源。宋朝大诗人陆一句“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是一则非常难得的广告

零陵古城以历史久远,文物古迹众多而具称,咏赞潇湘的诗词多出于此。那里是潇湘合流处,有《潇湘八景》第一景《潇湘夜雨》,即频岛风景区,古称潇湘渚。岛上古树参天,频洲书院保存好,湘妃庙遗址尚存。四周水面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不远处还有历史名镇——老埠头,古称潇湘关。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这十年是他官场失意的十年,同时又是他文学上最辉煌、成就最高的十年。他给永州人民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与历史古迹。有侩炙人口的《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他的诗《渔翁《江雪》是对潇湘两岸渔民的真实写照。其中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古传诵。有后人为纪念他修的柳子庙,以及为缅怀他留下的大量诗作和文章。清·诗人王日照的《愚溪怀古》便是其中一首,“…。一官匏系几何年,一代文章万古传。山水得名从此始,非公谁与破荒烟”。诗人高度赞赏了柳宗元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古城内的“永州八景”各具特色。看那《香零烟雨》,一座古建筑耸立在河中的巨石上,随着河水的飘浮,烟雨之中若隐若现,观之使人称奇。

以永州古城零陵为中心向四周幅射,所到之处都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南面宁远县有历史悠久的“九疑山、舜帝陵”,还有道州的“濂溪故里”。人们在观赏九疑山的自然风光时,无疑会联想起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如果你还有时间去濂溪故里走一走,将会终生不忘“爱莲说”的作者是谁,真切感悟“出淤泥而不染”这句千古名言。

向北直至洞庭湖是潇湘域。从古城零陵沿江直下百十里便是祁阳县的浯溪名胜区。自唐元结发现浯溪这一胜地后,描写浯溪的诗词亦元结自巳作的《欸乃曲五首第四首就是专赞浯溪的,"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滿湘中。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元结去职后便隐居浯溪浯溪还是我国江南地区最大的石刻碑林据考证,约有500多篇碑文。其中元结撰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碑面之大、文章之奇、书艺之、年代之古,被"摩崖三绝"正如元朝诗人王冕在游浯溪一诗中写……唐去至今几百年,丰碑屹立湘江边。雨淋日炙徒为尔,铁画银钩还自然。……

潇湘是以水为盛。如果能以古城零陵为主打造一条水上游览线路,让客人们体验潇湘古代水上交通的无穷魅力,游江景,观古迹,品古韵无疑会给游客带来无穷乐趣。在泛舟饱览两岸湖光山色之余,再品味古人对潇湘的咏赞。听听唐·刘长卿的“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唐·齐巳的“秋风帆上下,落日树沈昏”;以及宋·赵师侠的“两岸狄风策策,一江秋水溶溶”。这已经不仅仅是在游山玩水,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文学世界之中。

永州是一本书只有加大对永州历史文化这本书的传播力度,才能让更多人有机会来读这本书,来品味永州的历史,或将对永州的旅游有一点帮助。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法轮功”害残了我父亲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